【回眸十四五】以“三水文化”育旅体特色人才
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三栖”应用型人才培养纪实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作者:唐翠妃 杨主泉
来源: 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
浏览量:

【编者按】为集中展现我校“十四五”期间各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中的独特风采与丰硕成果,特策划推出“回眸十四五”系列专题报道。本系列将逐一走进各二级学院,深入挖掘其建设内涵、特色亮点与积极贡献,多维度展现我校富有创新活力的育人体系与学术格局。这一期,让我们走进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

“把课堂搬进温泉,把作业写进古镇,把毕业设计做到行业。”这不是广告词,而是我校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十四五”期间办学特色的真实写照。“十四五”期间,学院紧扣学校加快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将“海纳百川、水滴石穿、上善若水”的“三水文化”精神内核深度融入办学实践,以破界融合之姿,构建起特色鲜明的本科教育教学赋能体系,育人成效显著。学院现拥有广西示范性康养旅游现代产业学院、广西康养旅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成“温泉+康养+体育”三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助力贺州成为了广西唯一“中国温泉之城”“全域长寿市”,跻身“全国康养二十强市”。

学院教职工合影

海纳百川:构建多元协同的专业课程新体系

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以“海纳百川”的融合思维,构建了国家级到省级再到校级的“旅游+体育+健康”专业矩阵。旅游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校友会“应用型A++档次6*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获评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运动康复、酒店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错位发展,形成康养旅游、运动康复、酒店运营全链条化发展。

学院旅游实训中心

“水+”课程,把课堂搬进温泉和古镇。依托贺州富集的地热与水体资源,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首创“水+”特色课程群:《温泉旅游规划》把课堂搬到西溪温泉,学生真题真做完成温泉度假村升级方案;《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引入希尔顿水上康乐项目运营数据,课堂即现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皮划艇》《定向运动》课程,直接服务中国—东盟国际皮划艇公开赛,学生夺得桂冠;运动康复专业开发“温泉理疗”“水中康复”模块,填补水中康复师培养空白。《乡村民宿设计》获批广西一流本科课程,《旅游规划设计虚拟教研室》入选广西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累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超2000人次。

学院把课堂搬到西溪温泉度假邨

学院学子在中国—东盟国际皮划艇公开赛夺冠

政校企协同,打造全国首个“温泉管理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联合贺州市政府、中国旅游协会温泉旅游分会、重庆箱根温泉集团共建全国首个本科层次“温泉管理学院”,40余家温泉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企联合开发《温泉管理与实务》等教材5部,共建实习基地30余个,每年向行业输送“订单式”人才100余人。设计“温泉地质研学”“瑶医药浴康养课程”等民族文化研学产品,形成“温泉+研学+非遗”特色线路。2023年,学院承办首届温泉旅游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北京、四川等省(自治区、直辖市)40多家企业代表与会,共话贺州温泉行业发展。

承办首届温泉旅游人才培养高峰论坛

与中国旅游协会温泉旅游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水滴石穿:打造教研与实践双轮驱动新路径

学院以坚韧不拔的攻坚精神,深耕教学改革、科研创新与实践育人,持续为本科教育教学注入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教学改革赋能,聚焦“课堂革命”,创新构建了“三馆一区三课堂”场馆沉浸式育人范式,并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利用VR等技术打造智慧课堂,实现“课堂-场馆-企业”的无缝贯通。通过建立的“三带二评二赛一训”教师培养机制,近三年教师获省级教学奖项6项,有效保障了本科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活力。坚持科研反哺赋能,近三年教师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完成横向课题15项,众多科研成果(如《黄姚古镇旅游发展研究》)被成功转化为课程案例与核心教学资料,并引导学生参与项目调研,2023年“桂林夜间旅游优化策略”项目获全国大学生海洋旅游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形成了“科研—教学—实践”良性循环。坚持实践育人赋能,系统构建了“课程实训+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四级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全覆盖、常态化。2024届毕业生实习合格率达100%,2022-2024年获国家级项目6项、自治区级22项,并在“互联网+”等高水平竞赛中斩获金奖。多维赋能推动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双提升,彰显学院“三栖”硬实力。

“三馆一区三课堂”项目及其他部分项目、参赛获奖证书

上善若水:构筑全方位立德树人新格局

学院以“上善若水”的道德追求,将价值引领融入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思政浸润、品德实践、素质提升,培育“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坚持课程思政,打造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地方文化”三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近两年获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6项、示范课程5门,建成涵盖120余个案例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坚持品德实践,通过社会实践锤炼学生品德修养,2023级学生何政军勇救落水者获“见义勇为”称号,事迹被主流媒体报道,2023届毕业生胡志豪获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近三年开展“非遗调研”“康养服务”等社会实践40余项,“恭城打油茶非遗研究”获“挑战杯”广西二等奖,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彰显担当;坚持综合发展,从双创教育、职业认证、健康管理等多维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导游证通过率达82%,运动康复专业技能证书获取率90%,2023年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高达98.5%,实现“德技并修、体健业精”。

2023级学生何政军获贺州市八步区“见义勇为”称号

在“三水文化”的浸润下,“十四五”期间,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结出丰硕成果。毕业生就业率稳定,用人单位好评率高达94%,学生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奖项40项,教师获省级教学、科研奖项15项,“康养旅游现代产业学院”“温泉管理学院”已成为产教融合的亮眼名片。校政共建文旅融合基地槽碓村(网红村)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研发的土瑶老茶、黑茶酒成为广西特色旅游伴手礼;设计的瑶绣图案作品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采用。2024年,学院成功获批“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MTA),学院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

2025年学院迎来首届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

展望“十五五”,学院将继续深化“三水文化”育人内涵,以更开放的姿态拓展合作,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建设,冲刺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申报,以更坚韧的毅力深化改革创新,力争建成“在广西有优势、在西部有影响力”的特色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 编辑:唐翠妃 审核:董治安 麦茂生  )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