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四五】“一链贯通 双轮驱动 三方协同”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
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育人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作者:董治安、华有杰
来源: 贺州学院党委宣传部、外国语学院
浏览量:

【编者按】为集中展现我校“十四五”期间各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中的独特风采与丰硕成果,特策划推出“回眸十四五”系列专题报道。本系列将逐一走进各二级学院,深入挖掘其建设内涵、特色亮点与积极贡献,多维度展现我校富有创新活力的育人体系与学术格局。这一期,让我们走进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在国家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已成为新时代外语人的重要使命。我校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依托英语、商务英语和跨境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建并实施“一链贯通、双轮驱动、三方协同”的特色育人体系,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胜任于教育、传播与商贸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图为学院承办广西高等师范院校职前英语教师教育高峰论坛

一链贯通: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创新与实践

学院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单一课程模式,创建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课程链”体系,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系统性、深层次有机融合。

聚焦师德养成,构建“特征式课程链”。英语专业是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该专业精准锚定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构建以“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为核心的课程链,系统整合“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班级管理艺术”“教育‘三习’”等十余门课程,将理想信念、依法执教、关爱学生等师德要求具象化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对标素养目标,构建“标准式课程链”。商务英语与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围绕“历史传承、时代精神、全球视野”三大思政目标,构建学科素养与商务素养并进的课程链。“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等课程夯实语言与文化基础;“国际商务谈判”“商业伦理”等课程强化商务实战能力,确保学生在掌握国际规则的同时,筑牢文化根基与职业伦理。

深化价值引领,构建“主题式课程链”。《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全面融入三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英语读写”“汉英翻译”“英语演讲”三门核心课程组成的主题式课程链,系统设计从大一“品德修养”到大四“坚定‘四个自信’”的递进式教育教学主题,有效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图为学院举办英语角活动

图为跨境电商专业学生参加直播培训课程

图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岗前培训

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明显,《课程思政融入地方高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与实践》《边疆民族地区高校“非遗”传承融入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选择与实践研究》等项目获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立项,《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获批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学院获批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4项,“第三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教师党支部获评校级“双带头人”教师支部书记工作室,育人成果获得好评。

双轮驱动: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

学院精心打造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和“南岭民族走廊区域文化”为内容的双轮教学质量提升驱动体系,赋能学生用外语讲好当代中国故事与精彩民族故事。

理论之轮——深学笃行,讲好时代故事。为扭转外语教育教学中“重国外、轻国内”的倾向,学院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及第二课堂。通过研读经典论述、参与模拟国际会议、涉外导游仿真等实践活动,学生系统掌握阐述中国政策、理念的核心话语体系,将“理解中国”作为“沟通世界”的坚实基础,有效培养了向国际社会准确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

文化之轮——深耕本土,传译民族故事。学院依托南岭民族走廊文化资源,将其作为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载体。开设《地方民族文化翻译》《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系统讲授民族文化特征、历史与习俗,课程涵盖语内翻译、语际翻译与符际翻译的理论与技巧,并设置民族文化外宣翻译选题毕业论文模块,引导学生探索区域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双轮驱动取得显著成效,学院学子在2024年承办“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1项,区级金奖5项、银奖7项、铜奖6项的优异成绩。

图为学院学生到当地村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图为学院承办“外研社”“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

图为学院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的部分获奖证书

三方协同:构建产教融合的育人新生态

学院通过“学校—政府—企业/中学”三方协同,构建了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育人体系,有效破解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

协同培育卓越师范人才,英语专业与地方教育局、优质中学签订协同育人协议,构建“三位一体”师范人才培养共同体。通过教师挂职、联合教研、顶岗实习、共建课程等形式,实现高校理论与基础教育实践深度融合。近三年,学生在自治区级师范生教学技能、演讲等竞赛中获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8项。

协同锻造实战商贸人才,依托商务英语与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与平桂区人民政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平桂)”,并与12家电商、外贸企业合作,依托直播实训中心与标准化直播间,累计开展超100余场企业级直播项目。跨境电子商务实战东融卓越班100余名学生在“真实平台、真实货品、真实数据”中掌握平台运营、平台直播、粉丝维护与市场分析等实战技能,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联合申报课题,实现教学、科研与产业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图为现代产业学院(平桂)揭牌现场

三方协同育人硕果累累,学院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铜奖1项、广西赛区金奖1项,银奖16项;BETT商务英语翻译大赛总决赛国奖3项,省奖金6项。学院连续三年考研升学率≧5.86%,初次毕业去向率≧90.16%,充分印证了协同育人模式对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显著成效。

面向“十五五”,外国语学院将持续深化“一链贯通、双轮驱动、三方协同”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范式,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善于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 编辑:董治安 审核:麦茂生  )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