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集中展现我校“十四五”期间各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中的独特风采与丰硕成果,特策划推出“回眸十四五”系列专题报道。本系列将逐一走进各二级学院,深入挖掘其建设内涵、特色亮点与积极贡献,多维度展现我校富有创新活力的育人体系与学术格局。这一期,让我们走进设计学院。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我校设计学院已经交出了一份较满意的答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学生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1金2银2铜,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国家级专业竞赛奖项50余项……。这些数字背后,是设计学院长期坚持以文化为底色,以协同为路径,以一流为目标,深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深入探索数字化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卓越创新与生动实践。

图为学院更名十周年合影
以文化为底色,在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上深耕育人
厚植文化根基,铸牢设计之魂。文化点缀是底色,设计学院的LOGO由绿色“S”与黑色“J”构成的标志,既藏着“设计”的拼音首字母,更寓意“扎根本土绿色设计”的初心。学院以瑶族服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地区传统宗祠等古建筑等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化设计教学的独特源泉。不仅取得了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更引导学生沉浸式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厚植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有效擦亮了育人底色,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图为学院承办“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规划设计”论坛
深耕非遗传承,彰显办学特色。学院立足贺州及广西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传承融入办学特色建设核心,形成“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非遗文化创新体系。通过建设瑶族服饰传习馆,让瑶族刺绣、服饰纹样等传统手工艺走进课堂,为学生搭建起“近距离接触民族文化、深层次挖掘创新元素”的平台。《扶瑶织梦》斩获第六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相关作品多次亮相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展示广西民族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图为非遗元素融入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走秀现场
笃行学术创新,赋能育人实效。学院依托岭南地区丰富的宗祠建筑文化资源,组建宗祠文化研究团队,形成“科研赋能保护、实践服务地方”的特色品牌。团队深入开展实地考察与资料整理,组织学生对传统宗祠等古建筑进行测绘和调研,建立数据资源,沉淀出《东南亚人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研究》《贺州古厝》等多项学术成果;牵头成立“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传统宗祠建筑文化专业委员会”,承担《岭南地区农村传统宗祠文化空间与乡村振兴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八桂大地上,把设计做进民族基因里。

图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传统宗祠建筑文化专业委员会在我校成立
以协同为路径,在院政企产教融合上创新育人
学院创立了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成效显著。“三业一体”威客运行机制,把专业(课程)、事业(教师科研)、产业(企业真实需求)压进同一个“时间轴”。通过线上真题真做,线下产教融合,学院师生累计中标项目数千项,服务全国20多个省区市。
学院与平桂区政府共建“广西黄金珠宝设计产业学院”,与广东拓盛集团等共建“黄金珠宝数字化设计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把真项目、真订单搬进课堂,学生边学边做,实现了“园区成果孵化”和“产学深度融合”。与贺州市群众艺术馆共建“贺州市群众美育课堂”,以学院专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把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图为实践教学基地签约

图为群众美育课堂揭牌
以一流为目标,在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上精进育人
学院拥有广西教学名师1人、模范教师1人、正高4人、副高21人、博士(含在读)14人。

图为张锋教授被评为广西教学名师、广西模范教师
环境设计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该专业广西首个获得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21年入选省级本科一流专业。《威客与设计》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社会实践类一流课程。2021年,《基于“威客”平台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3年,《砥砺奋进十五载:基于“威客”模式探索设计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新文科之路》荣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环境设计专业入选艾瑞深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应用型)6★专业,软科2025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环境设计专业位列B+层次。

图为国家、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
站在新的时间节点,设计学院已绘制清晰的发展路线图:以“威客模式”为抓手,打造全国新文科设计教育“金名片”;以“黄金珠宝产业学院”为抓手,服务广西千亿元黄金珠宝产业;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服饰”为抓手,传承好民族特色文化;以“贺州市群众美育课堂”为抓手,对内做好大学生美育,对外做好群众美育课堂,创建美育品牌;以“传统宗祠建筑文化专业委员会”为抓手,拟创办《宗祠学研究》集刊。
面向“十五五”,学院将坚持“学科引领发展,特色铸就品牌”办学理念,持续深化“强文化、重协同、创一流”办学特色,接续奋力在文化传承、产业转型、社会服务等领域用心续写学院办学育人的生动故事,争创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