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访】何明华:忆母校情深意长 寄木棉绚丽绽放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7日
作者:通讯员:肖云、黎倩仪
编辑:董治安
来源: 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22网媒
浏览量:

为进一步营造80周年校庆浓厚氛围,充分讲好校友故事,树立典型榜样,我们以“自强自立八秩芳华,求知求真筑梦前行”为主题,开展优秀校友寻访宣传活动,展示各位校友秉承“自强、自立、求知、求真”校训精神,在各自工作岗位坚守初心、发光发热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立足本职,奋发有为,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五期】

何明华,原梧州地区八步师范学校79级中文班学生,1982年毕业。曾任桂林市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桂林市第五届、六届政协委员,桂林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兼),桂林市侨联副主席(兼)。

恢复高考,结缘贺院

1978年7月,这是刚刚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何明华在恭城县西岭中学高中毕业,当年参加高考的150多人中,仅有一名同学考上了大学,其他同学都落榜了。何明华听说县教育局在恭城中学举办高考补习班,他便去报名参加了补习。经过一年的紧张补习,在1979年的高考,他上了大专录取分数线。在填志愿表时,何明华的母亲对他说:“当老师蛮好的,你去报个师范学校嘛。”因为他的母亲本身就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受到母亲影响和鼓励,他便报读了离家里也比较近的梧州地区八步师范学校(现贺州学院),被学校录取为79级中文班学生。

当年9月开学之际,何明华的母亲考虑到他从未独自出过远门,从恭城到八步当时也还没有直达班车,要在平乐转车,还要带上被子、蚊帐、锑桶、脸盆等生活用品,十分不便。母亲听说县氮肥厂有去八步拉煤的货车,于是便去联系了该厂,让何明华有了坐着拉煤的大货车到学校报到的难忘经历。此时,他与贺院的缘分也就开始了。

求学往事,记忆犹新

在何明华的记忆中,班里33名男同学住在一排平房的3个宿舍里,每个宿舍住11人。女同学有5名,和其他班的女同学同住另一栋两层楼的宿舍。当时的宿舍没有卫生间,没有洗漱间,住的是上下铺木架子床。两年后,他们搬到一栋新建好的6层宿舍楼,每一层楼有公用的洗漱间,住宿的条件才得以改善。但是,洗澡要到食堂边的水房,用锑桶打热水,然后再到洗澡房去洗。

何明华边回忆着边说:“当时国家对师范生非常照顾,伙食费、住宿费、课本费都是全免,伙食补助每人每月有17.5元。”但吃饭时候还要分小组,每组约10人,发一个铝制两手指宽窄大小的牌子,到食堂去把饭菜领出来,用洗脸盆大小的锑盆盛着,饭一盆、菜半盆,同一组的同学再分到自己碗里。

放学后,因为有的同学去打球、做运动,有的在教室、图书馆看书,分饭时并没有到齐,所以晚到的同学只能让其他同学帮带回宿舍,吃的是冷饭冷菜。班上的同学发现该现象不合理,认为应该制作饭票,发给每一个同学,各人根据自己的时间去食堂打饭。于是,他们就商议书写了一份“意见书”,贴到学校的公告栏上。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结果他们班被学校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通。

“由于我们年少气盛,考虑问题不成熟,说干就干了,在方式方法上、措辞用句上,的确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批评归批评,因为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最后学校还是采纳了我们班的意见,改革了大盆饭菜制度,采取发饭菜票的方式发到各位同学手中,解决了吃‘冷饭冷菜’的问题。”何明华笑着说道。

何明华说,八步原是原梧州地区贺县所在地的一个小镇,在小地方学习有小地方的好处,没有什么地方去耍去玩,少了一份大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多了一份小县城的简朴和宁静。他记得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就是去看过几次露天电影。走出校门,穿过约1公里长的西约街,便会看到一个十字路口右转,再经过一个横跨贺江的大石桥,左边就是露天电影院。同学们在星期天还相约去灵峰广场的灵峰山、贺街的浮山春游。

1979级属于恢复高考的第三届,俗称“新三届”,同班同学年龄跨度大。何明华班上有两个年龄大的同学,甚至比班主任邓玉荣还要大一两岁,年龄最小的是七九级应届高中毕业生。虽然年龄相差十多岁,但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助,相处和谐,度过了三年青涩美好的求学时光。

由于同学们都是在特殊时期读的初中、高中,当时强调教育与工农生产相结合,大部分时间都得去学工、学农、搞劳动,因此文化课程学得并不扎实。大家也都知道学习的机会实属难得,所以求知欲望异常强烈,都倍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

“我到现在还能背诵大量的古诗古文,同事朋友都夸我厉害,五六十岁的人了,还能背诵那么多的古文,这都得益于在八步师范读书时打下的坚实基础。”何明华说道。学校在学业上要求很严格,精心编排课程。比如,为弥补中文班同学对古代文学知识的不足,特意安排了每个学期都有古代文学课程,并且要求把所学的古诗古文背诵下来,每学期约40-50篇,期末考试抽查背诵课文。

经过三年的学习,1982年7月,七九级中文班学生毕业了。班上部分同学报名参加全区统一分配,分到了比较边远的区直属单位,部分同学则分配到了原生源所在地的乡镇中学当老师。何明华则分配到了恭城县西岭中学工作,同时任校团总支书记。为此,他带着老师们谆谆教诲和祝福告别了母校,三年的求学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阔别数载,祝福母校

芳华匆匆四十载,79级中文班的同学如今已经毕业了41年。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八师是79级中文班同学们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个里程碑,41年过去了,很多老师的音容笑貌仍在脑海中记忆犹深。”何明华表示,他们还记得,在读期间,学校的书记是王星方,校长是王应常、钟景庵,政治部主任是杨立汉,团委书记是王先保,中文系主任是陈钊华。上过课的老师还有陈钊华、邓玉荣、高湛祥、储坚、赵婉君、宁子红、潘利通、邓品洲、廖承林等老师。

2023年11月,79级中文班集体向母校开展了捐款捐树(木棉树),以表对母校的感恩和祝福。通过此次捐赠,何明华也深深地体会到,79级中文班是一个热爱母校、感恩母校,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班级团体。在为母校献爱心的同时,也为校园添了绿色。“在不久的将来,蓝天白云下,火红的木棉花竞相绽放,绿茵茵的青草地上,三两个学弟学妹或倚木棉树,或靠黄腊石,读书、唱歌、聊天、休息,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幅图画!”何明华在脑海里描绘着美丽的校园景色。

79级中文班为学校种下两棵木棉树

值此母校80华诞之际,何明华与79级中文班同学祝福母校越办越好,朝着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目标阔步前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在火红的木棉花伴陪下,秉承“自强、自立、求知、求真”的校训精神,绽放青春,茁壮成长,在新时代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