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表彰先进,近期,我校开展了“先进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励全体贺院人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勇担当、善作为、强实干的精神为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李鹏 优秀共产党员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曾获贺州市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贺州市“东融发展贡献奖先进个人”等。

2017年博士毕业后,李鹏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初心来到了“重钙之都”“岗石之都”的贺州。到校任职以来,他积极投身于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相关的平台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针对碳酸钙行业的共性问题,近年来,李鹏带领学生团队依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开发出近10款人造石树脂产品,联合学生获授权发明专利2件,有效地将应用型科研与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他还指导学生团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区级银奖1项、区级二等奖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项目获评学校2021-2022年度“科研育人示范项目”。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也有效地将应用型科研与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师生得到共同成长,也让他体会到了科研反哺教学的重要意义。
2024年,经过多次的中试配方调整实验,李鹏成功开发出车用蓄电池壳体、小家电、中空板等领域数十种专用改性塑料中试样品。学生科研团队将在实验室设计的配方放大到生产型设备,将产品开发遇到的问题转化为专业综合实验和毕业论文。校企双方探索出了一条“共创母粒路径,科研助推产业”的综合发展之路。

对于未来,李鹏表示,他将“聚焦产业需求,科研服务地方”的核心,以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特色为导向牵引科研方向,继续致力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严丽 优秀共产党员
教师教育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副书记;曾获贺州市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暨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优秀志愿者”等。

多年来,严丽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她有10年学生支部书记经历,期间曾带领学生党支部获“自治区级优秀学生党支部”称号。她参与的《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团队获自治区教育厅2021年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自2014年起,她带领支部党员和义务支教服务队队员到贺州市21所学校建立义务支教点,参与人数达到1000人次以上,人民网、广西日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也受到当地小学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对于未来,严丽表示,将继续秉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不懈奋斗。
潘斯宁 优秀党务工作者
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教师第四党支部书记;曾获2025年八桂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届广西高校党务工作者基本功大赛三等奖等。

作为党支部书记,潘斯宁带领支部成员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努力探索“党建+”的新模式,让党旗在科研攻关和社会服务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支部实施了“头雁领航”工程,由党支部书记带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科技攻关中当先锋、打头阵;通过推进“群雁齐飞”工程,她带领支部党员组建科研团队,围绕重点领域协同发力。近年来,支部党员授权多项发明专利,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党员在人工智能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日益突显。
她还组织支部党员技术骨干深入贺州本土企业,以实践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形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有力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未来,潘斯宁表示,将和支部党员一起,继续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农英杰 优秀党务工作者
文化与传媒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团委副书记;曾获广西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优秀指导老师、第二届广西高校党务工作者基本功大赛三等奖等。

农英杰以“红韵青春”育人行动为抓手,构建了“三位一体”红色教育体系。她通过组织党员传唱,党员教留守儿童、老人传唱红色歌曲,推动红色旋律代际传承;依托“红色微课堂”,以青年视角讲述近百个红色故事,用鲜活表达让党史精神贴近师生;整合贺州及党员家乡红色资源,开展教育基地打卡,制作研学作品与心得,将实地走访转化为沉浸式思政体验。
农英杰打造了“青春故事分享会”平台,常态化邀请先进事迹人物分享成长经验,形成“传帮带”良好氛围,带动支部党员获区级以上奖项近100项,支部获评自治区4星级支部等称号。
她还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赋能,支部依托小程序建立“党员成长名片”,以 “一人一档”模式,收录超3000条实践活动、获奖荣誉等数据;依托线上平台建立“支部发展图册”,记录党建工作历程、党员成长轨迹和活动成果,系统收集整理支部活动照片5469张。同时,创新开展音乐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让组织生活更具吸引力。

对于未来,农英杰表示,将持续对标“七个有力”建设标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人工智能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 先进基层党组织
获批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入选第二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人工智能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余长庚代表支部介绍了他们将党建深度融入育人、科研、服务地方等中心工作,形成了一抓“党建+思想”,二抓“党建+业务”,三抓“党建+服务”,四抓“党建+创新”的“四抓四建”工作路径。近两年,支部党员获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核心论文17篇;指导学生获“互联网+”金奖等竞赛奖项33项;通过志愿服务、义务维修、就业帮扶等,让党旗扎根师生需求一线。
支部通过牵头组建“AI培训团”,以“传播AI知识,赋能地方发展”为宗旨,深入贺州地方的党政机关、学校和基层开展专题培训近20场,覆盖超1500人次,内容涵盖教育、社会治理、党建、文旅等多领域,显著提升基层AI素养,打通了校地合作的科技桥梁。
余长庚认为,建设好党支部,“头雁效应”是关键,融合机制”是核心,“先锋意识”是根基。他坚持5年深耕党务,带领支委获教学成果奖、专业负责人等29项荣誉;支部制定了《“四个共抓”党员教育制度》,推动课程思政全覆盖,构建了“学践研创赛”五位一体育人体系。
对于未来,余长庚表示,他们将聚焦全国样板支部创建,深化“1+6+3+7”党建模式,巩固自治区级样板支部成果,全力争创全国样板;聚焦新工科人才培养,强化“党建+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品牌,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为服务地方数字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聚焦党建数字化转型,建强数智党建云平台,持续提升党建智能化水平,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范式。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先进基层党组织
获自治区“三星级高校基层党组织”、第二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盘喻颜代表支部介绍了支部建设的经验。她结合学生支部的专业特长,组织支部党员开展了“食品安全进社区、幼儿园、中小学”志愿服务;经常组织开展“舌尖上的使命”“舌尖上的党史”“强国建设,我有何可为”等主题讨论,将专业报国融入学习,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让组织生活“有滋有味”。
她实施了项目牵动引领机制,建设“3+4”模式的共进、服务型学生党组织。近5年支部党员先后获国家级奖学金14人;党员所在班级多次获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和“先进班集体”称号;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国家级项目立项2项、自治区级立项项目12项,累计发表中文核心及以上论文15篇;在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27项。
她还邀请考研“上岸者”、名企就业“先行者”、国奖“摘星人”等与支部党员定期分享,用朋辈语言讲述成长故事。近5年累计开展交流活动20余场,覆盖学生1000余人次,党员实现连续五年100%就业。
对于未来,盘喻颜表示:“我们要像仪器检测食品成分一样时刻‘检测’自己思想的纯度;我们要像微生物发酵一样让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持续‘发酵’,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