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担当着科技创新的时代重任。值此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以“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主题,开展2025年“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专访,集中展现一批扎根讲台、潜心育人的先进典型,以此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凝聚教育强国力量。
宋慕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作为八桂青年拔尖人才、贺州学院人才工程“领航人才”、贺州市高层次人才(C类),自2014年博士毕业入职至今,宋慕波十一年如一日地坚守科研教学一线,将个人理想与学校转型发展、硕士点建设、地方产业振兴紧密相连。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4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用沉甸甸的成果诠释着新时代高校教师“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使命担当,获评贺州学院2025年“师德标兵”,成为师生眼中科研育人的典范、服务地方的先锋。

图为宋慕波老师
扎根贺州十一载,以科研硕果赋能产业振兴
2014年,宋慕波初到贺州学院时,恰逢学校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正面临“找特色、立方向”的迫切需求。当时学校科研条件相对薄弱,学科建设任务繁重,但宋慕波没有丝毫犹豫,而是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迅速投入工作。他深知高校科研不能脱离实际,只有扎根地方、服务产业,才能真正彰显价值。
为摸清贺州特色农产品资源底数,宋慕波利用课余时间,走遍贺州三县两区的田间地头、果蔬种植基地。经过基层一线细致调研,他精准锁定科研方向——聚焦马蹄、香芋、三华李等贺州优势农产品,开展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让科研成果真正“从土地里长出来,到产业中用起来”。
“高校科研工作者的价值,不仅在于发表多少论文,更在于能否用技术为地方产业插上翅膀,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宋慕波说道。他说到了也做到了,这些年来,他始终围绕广西食品加工产业的“痛点”“难点”开展研究,主持或参与的20余项科研项目,每一项都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其中,“马蹄保鲜、增值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成果的落地,成为科技赋能产业的生动案例。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贺州马蹄加工龙头企业。此项成果还荣获了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成为高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典范,也让宋慕波更加坚定了“科研服务地方”的初心。

图为研究团队合影
以科研反哺教学,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灯塔”
“科研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最好课堂。”这是宋慕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育人工作中,他始终践行“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将自己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实践教材”,为学生搭建起从理论学习到科研创新的桥梁。
作为硕士生导师,宋慕波对学生的指导细致入微。他常常与学生围坐在一起,逐字逐句研读学术论文,一起优化实验方案、分析数据结果。每当学生因实验失败、思路受阻而情绪低落时,他从不会简单说教,而是放下手中的工作,与学生一同复盘实验过程,寻找问题症结,成为学生“科研道路上的灯塔”。他指导的学生有的继续深造有的成为科研与教育领域的新生力量,比如联合培养研究生赵若男毕业后加入福建农林大学杰青团队攻读博士学位,她说:“在宋老师课题组读硕士这段日子特别暖心,他总是耐心地帮我解决问题,还愿意给我机会锻炼,总鼓励我去更高的平台深造”。此外,还有多名硕士生毕业后入职区内外高校任教。
针对本科生培养,宋慕波同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结合贺州食品产业实际,为本科生设计毕业论文课题,带领学生走进果园观察果蔬生长、深入市场调研消费需求、走进加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凭借扎实的指导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宋慕波连续多年获评贺州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培养出一批专业素养硬、实践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的优秀人才。

图为组织本科生开班会
以改革推动创新,以特色教学夯实育人根基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本领’。” 宋慕波认为,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应始终围绕“地方需求”和“学生发展”两大核心,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让专业课程更具针对性、实用性。
作为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骨干教师,宋慕波积极参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将贺州特色的水生蔬菜、特色水果保鲜与加工技术融入《果蔬保鲜》等课程教学中。在课堂上,他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通用案例,而是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向学生讲解“贺州马蹄保鲜技术的研发过程”“三华李产业的现存问题”,还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与学生分享产业一线的技术需求。他参与的《果蔬保鲜》课程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成功获批自治区一流课程,相关线上课程荣获广西教育厅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二等奖。

图为指导学生做实验
以仁爱守初心,用温情护佑学生成才
在学生眼中,宋慕波不仅学识渊博,更有着一颗关爱学生的温暖之心。他摒弃“大家长式”的说教,始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学生沟通,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引导学生成长。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宋慕波时常走进学生宿舍、教室,与学生聊学习、谈生活、话未来。他会记住班上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对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成为学生的暖心人、解惑师、指路人。
最让学生感动的是宋慕波对他们的“紧急守护”。深夜接到学生突发疾病的求助电话时,他会第一时间开车送医,全程陪同检查、办理手续,垫付医疗费用等,确保安顿好学生再离开,用点滴行动传递师者温情,不忘从教初心。

图为与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合影
十一年春华秋实,十一年砥砺前行。从初到贺州的“科研新兵”,到如今的“师德标兵”;从服务地方的“技术先锋”,到培育英才的“育人楷模”,宋慕波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在科研与教学的沃土上默默耕耘。他用科研成果赋能地方产业振兴,用创新思维培育时代英才,用仁爱之心守护学生成长,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桂东地区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谱写出一曲奉献者的赞歌。